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

【裁員潮浮現】美國企業裁員潮浮現?就業市場拉警報「囤人潮」恐終結

11/3/2025 7:40:10 PM     瀏覽 273 次

根據《彭博》周一 (3 日) 報導,美國企業近來裁員消息頻傳,顯示疫情後企業為避免缺工所出現的「囤人潮」(Labor Hoarding) 可能逐漸褪去。部分經濟學家警告,這波裁員儘管多具個別原因,但整體趨勢或已釋出就業市場降溫的初期訊號。
大型企業頻出手 裁員原因各異卻恐非巧合
星巴克 (SBUX-US)9 月裁撤 900 名企業員工,成為市場警示點,儘管外界解讀為管理層調整策略的延伸;10 月目標百貨 (TGT-US) 也宣布裁撤 1,800 個人;亞馬遜 (AMZN-US) 則以人工智慧 (AI) 轉型為由,縮編 14,000 名企業職缺;派拉蒙 (PSKY-US) 因合併完成、Molson Coors(TAP-US) 因啤酒市場承壓,也分別裁掉約 1,000 人與 400 人。
Allianz Trade Americas 資深經濟學家 Dan North 表示,這些單一案例背後可能反映企業普遍在進行更大的調整,「這些裁減並非隨機,而是越來越多老牌企業同步削減人力。」
美國政府關門使包括勞工統計局 (BLS) 在內多項官方數據暫停更新,市場對就業現況掌握更添難度。但民間機構統計顯示裁員規模正明顯升高。
依據職涯轉職機構 Challenger, Gray & Christmas 統計,美國今年截至 9 月宣布裁員總數已接近 95 萬人,為 2020 年以來同期最高;若扣除新冠疫情爆發年,前九個月裁員規模已超越 2009 年金融海嘯後的任何全年紀錄。North 直言:「這不是令人振奮的數字。」
就業受創最深的是政府部門,年內裁員近 30 萬人;科技業、零售業也受到波及。先前從未大規模裁員的西南航空 (LUV-US) 今年也採取了縮編措施。
企業用工策略轉向 AI 加速裁撤初階職缺
疫情後美國形成「低招、低退」(Low Hire, Low Fire) 的就業型態,企業寧可延緩補人,也避免直接裁員,擔心未來又難招人。然而,市場供給改善後,用工態度開始轉變。
花旗 (C-US) 經濟學家 Veronica Clark 指出,當前企業可用勞動力充足,「公司不再需要長期留住每位員工」。North 更直白地說:「我們已經不是低招低退,而是回到『真的在裁員』。」
AI 技術與自動化也使企業更有「動手」信心。LinkedIn 先前調查顯示,逾六成高階主管認為 AI 終將取代部分基層職務。另有企業在面對關稅成本時,選擇自行吸收而非轉嫁消費者,因此削減人力以維持獲利。
儘管如此,大多數經濟學家並未喊出全面警報。聯準會 (Fed) 主席鮑爾指出,就業市場正「非常緩步」降溫、「尚未看到更劇烈變化」。Clark 則表示,若初領失業金人數穩定落在 22 萬至 24 萬之間,無需過度緊張;但一旦突破 26 萬,才值得警惕。
Indeed 資深經濟學家 Cory Stahle 則關注運輸與零售業是否出現更多裁員,「那時可能才會讓人真的擔心。」
與此同時,企業提高對短期臨時人力的依賴,也成為轉向訊號之一。美國臨時人力協會 (ASA) 首席經濟學家 Noah Yosif 表示,短工需求近兩個月明顯回升,儘管部分與假期旺季有關,但也和企業以短期人力替代固定職位有關。
然而,這些調整對受裁員者帶來的影響仍難以淡化。芝加哥 65 歲技術工人 John Stigler 便在 10 月初班後被通知裁撤。他坦言,自己接近退休較為幸運,「但那些三、四十歲的夥伴,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裡。」
鉅亨報導
圖檔來源 : 123RF.COM


把此文章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