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

【導體產業】半導體產業人才荒 學者:非美國學生就業優先選項

9/9/2025 8:20:23 AM     瀏覽 439 次

全球半導體人才荒成為產業棘手挑戰,不過美國普渡大學首席半導體長朗斯壯(Mark Lundstrom)表示,半導體產業並非美國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優先選項,因此學校透過暑期班提供學生設計晶片、製造封裝等機會,讓美國學生更了解半導體就業機會。
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文雄今天出席晶鏈高峰論壇,與環球晶圓集團營運長薛銀陞、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副總裁楊育佳、普渡大學首席半導體長朗斯壯(Mark Lundstrom)和晶創台灣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闕志達等人座談。
劉文雄表示,相關文獻指出,未來5至10年美國約有10萬個半導體產業職缺,亞洲則可能有20萬個半導體職缺,人才資源成為產業關鍵挑戰。
環球晶圓集團營運長薛銀陞表示,為培養國際化人才,環球晶參與美國人才培訓計畫,也參與歐洲晶片法下的數位孿生和矽晶片回收等計畫。同時,也和學校合作設計課程內容、提供獎學金和實習機會,希望建立全球訓練系統,採取導師制度,讓公司員工可進行全球輪調。
談及培養人才的具體策略,薛銀陞表示,AI和異質整合是新的產業趨勢,人才培育不能只是技術培育,舉例而言,環球晶在德州謝爾曼(Sherman)建造新廠房,其中來自台灣、韓國、義大利等地的工程師、設計人員和主管聚集在美國,從設計階段開始,就請不同國家的廠房代表提供經驗,打破過去的藩籬,營造不斷學習的工作環境,目標就是讓美國廠儘早開始運作。
楊育佳表示,新加坡堅信國際合作對人才培育非常重要,培養半導體人才的關鍵在於訓練、以及訓練的關聯性,培養可以解決民間問題的人才,藉由加強學界和業界的合作,深化先進封裝和矽光子等前瞻技術等研發。
為解決人才不足窘境,楊育佳建議,政府需要提供更多預算給學界,同時提供誘因,讓產業願意引導學生、教授從事更先進的研究,政府也需要在基礎建設出更多力氣,讓人才可以使用正確的工具解決問題。
朗斯壯表示,對台灣、新加坡而言,優秀人才畢業後會想進入半導體業,但半導體業並非美國學生的優先選項,因此現在學校也透過暑期班提供學生設計晶片、製造封裝等機會,讓學生了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就業機會,包含機械和材料工程師等。
闕志達表示,希望台灣集合多所學校資源,與大公司合作,像是荷蘭的艾司摩爾(ASML)與愛因霍芬(Eindhoven)當地大學合作,不僅推動產學合作,更需要擴大、推動國際化的產學合作。
闕志達指出,學校裡面有團隊協助產業開發相關技術和人才,現在也鼓勵研究生到歐洲、日本和新加坡實習,並期盼產業提供相關經費,協助學生擴大視野。
闕志達指出,學校裡面有團隊協助產業開發相關技術和人才,現在也鼓勵研究生到歐洲、日本和新加坡實習,並期盼產業提供相關經費,協助學生擴大視野。
中央社
圖檔來源 : 上班族示意照。圖/AI生成


把此文章分享到:

關於 太平洋腸胃肝膽醫療中心─潘伊利醫學博士